准噶尔盆地深层地质结构叠加演变与油气赋存

作者:郑孟林; 樊向东; 何文军; 杨彤远; 唐勇; 丁靖; 吴海生; 陈磊; 郭建辰
来源:地学前缘, 2019, 26(01): 22-32.
DOI:10.13745/j.esf.sf.2019.1.2

摘要

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测年资料,应用地层回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深层结构进行了解剖。现今的构造区划是石炭系顶面隆-坳格局的反映,深、浅层地层沉积隆-坳格局和构造变形特征存在差异。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导致盆地褶皱变形、隆升剥蚀,形成了北西向为主的背向斜构造。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沉积在南部,存在多沉积中心、多构造应力环境,形成了二叠纪早中期重要的烃源岩层系。晚二叠世—侏罗纪存在两期大型湖进坳陷盆地沉积,将下伏盆地埋藏,为盆地重要的区域盖层。早侏罗世—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是盆地内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前,盆地内形成西南高、北东低的大型车莫古隆起,并遭受了强烈剥蚀。白垩系沉积前,盆地受深层断裂活动控制,在侏罗系形成雁列组合正断层构造。白垩纪—新生代,盆地发生翘倾构造作用,北天山山前强烈沉降,褶皱变形,北部隆升。盆地深层存在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叠合连片发育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泥岩、煤系、膏泥岩等构成了盆地内多套源-盖组合,成为盆地油气富集的基础。盆地深层油气围绕构造变动后的富烃中心区赋存。

  • 单位
    新疆油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