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新病害茎基褐腐病发生危害及病原学

作者:石瑞杰; 徐飞*; 宋玉立*; 李前进; 刘露露; 范志业; 李亚红; 韩自行; 张姣姣; 冯超红; 王俊美; 周益林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2023, 53(03): 358-366.
DOI:10.13926/j.cnki.apps.000810

摘要

2019—2020年,在河南省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了小麦新病害茎基褐腐病,小麦灌浆期河南省周口市项城的发病率为35%,安阳市、漯河市和南阳市零星发病。通过对变褐叶鞘进行组织分离,得到74株白色稀疏绒状真菌分离物。基于多基因(ITS、β-tublin、RPB2和EF-1α)序列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和菌株形态鉴定结果表明:74株分离菌株中22株为Microdochium nivale,52株为M.majus。M.nivale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大小为(11.62~26.04)μm×(2.43~4.44)μm,平均为17.07μm×3.57μm(n=240),有1~3个隔;M.majus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大小为(15.63~33.82)μm×(3.36~8.95)μm,平均为25.14μm×5.45μm(n=240),有1~6个隔。M.nivale和M.majus两种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均为20℃,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平板上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93和0.89 cm·d-1。M.nivale在5~25℃下的平均生长速度均高于M.majus。M.nivale和M.majus在10℃条件下(PDA培养基)培养40 d后,均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团,而其他温度产生的分生孢子团较少。代表性菌株菌丝体接种‘矮抗58’的结果表明,M.nivale和M.majus对‘矮抗58’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14.5~33.0和11.6~28.0,两种菌的致病力相当。本研究首次发现在河南省南阳、安阳、周口和漯河,M.majus和M.nivale可以引起小麦新病害即茎基褐腐病,研究结果为小麦茎基褐腐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