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的大豆磷脂组分分析

作者:刘悦含; 刘婷婷; 牛静琪; 王思雨; 张雪松; 宋爽*; 王竹*
来源:卫生研究, 2023, 52(03): 465-496.
DOI:10.19813/j.cnki.weishengyanjiu.2023.03.022

摘要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大豆磷脂组分分析方法,对大豆磷脂分子进行全面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获得大豆磷脂分子组成及含量数据。方法 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10个大豆品种为样品,利用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通过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2.1 mm×150 mm, 2.7μm)实现不同类型磷脂的分离,并通过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准确表征磷脂分子的头部基团类型、脂肪酰基结构和取代基位置,进行磷脂分子的定性,再采用精确质量数提取和内标法对鉴定出的磷脂分子进行定量。结果 在10个大豆品种中共定性出101种磷脂分子,包括20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15种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17种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12种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 PG)、9种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6种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5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LPE)、6种溶血磷脂酰肌醇(lysophosphatidylinositol, LPI)、4种溶血磷脂酰甘油(lysophosphatidylglycerol, LPG)和2种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acid, LPA)。定量分析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检出限≤60 ng/mL,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受试大豆中的总磷脂含量为6873.1~12 678.6μg/g,大部分大豆品种均能提供较为丰富的磷脂,尤其是东风-1、东农-690、吉育-301和绥农-61。受试大豆中的PC和PE含量较高,其后依次是PI、PG、PA和PS。在溶血型磷脂中,LPC含量最高,其后依次是LPE、LPI、LPG和LPA。结论 本研究能够实现各类型磷脂的良好分离,并能准确表征磷脂分子的头部基团类型、脂肪酰基结构和取代基位置,获得了大豆磷脂分子组成及含量数据。

  • 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