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最近为微信公号选稿时,打开刚刚出刊的第九期,想找出几篇能在公号上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转发意愿的文章,选来选去,最后先锁定了谢冕先生评论古远清的文章《史家无畏的"春秋笔法"》。编校时,对文章的印象不是很深,一个月后重读,我试图在文中找出几句能代表作者独特"见解"的表达,一方面用作标题,以引起读者的格外关注;另一方面,通过这些独特"见解"发现文章可以流传下去的价值。我的目光最后落在文章最后一段的首句:"表达是一种责任,表达有时是很神圣的。"就它了。但敲定后,还是迟疑了一下,担心用作标题,倘若不能代表文章的"总体意愿",那就真成"标题党"了。于是,又迅速检阅了一遍文章,发现这句作为"总结"的话,的确能代表谢先生的意思。作为以文学鉴赏和评论为内容的杂志,更多的时候我们提供的不是文学知识,而是文学"见解",作者撰稿是希冀把自己的"见解"分享出去,读者阅读是希望看到醒脑的"观点",这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更是如此,因为知识随时随地可以获得,平庸的、肤浅的、煽情的观点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