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鉴于肠道微生物对于宿主的营养吸收以及免疫抵御等生理机能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然而,目前濒危鲸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为了探究新生儿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和印太江豚(N. phocaenoides)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本文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生儿期长江江豚和印太江豚不同肠段的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了测序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期长江江豚和印太江豚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和潜在功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新生儿期印太江豚相比,新生儿期长江江豚肠道菌群多样性相对较低。长江江豚肠道内的优势菌门和菌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65.25%)和梭菌属类群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40.67%);而印太江豚的优势菌则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7.78%)和弧菌属(Vibrio)(27.85%)。功能方面,新生儿期长江江豚肠道菌群中全局及概要图、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复制与修复等功能丰度显著高于印太江豚,而细胞群落-原核生物、膜运输以及能量代谢等功能丰度显著低于印太江豚。此外,在新生儿期长江江豚和印太江豚中,直肠菌群多样性以及信号转导等功能丰度均低于肠道其他部位(前肠、中肠和后肠),而糖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功能丰度高于肠道其他部位。本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新生儿期江豚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将为探究婴幼儿江豚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和发育奠定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