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作者:朱瑶; 钟文玲*; 林丽钦; 黄少芬; 蒋冬升; 林修全; 胡清华; 陈婧瑜; 李玲玉
来源:预防医学论坛, 2019, 25(10): 727-730.
DOI:10.16406/j.pmt.issn.1672-9153.2019.10.004

摘要

目的探索大气颗粒物对三明市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评估健康效应。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三明市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资料和同期大气污染数据PM10,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定量评价大气颗粒物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PM10和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36.84±20.78)和(19.66±14.32)μg/m3,缺血性心脏病总死亡人数3 020人,日均死亡5.28人。单污染模型分析显示,PM10和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加2.93%(95%CI=0.81~5.11)和4.01%(95%CI=1.05~7.05),PM10在3日平均滞后(lag02)效应达到最高(ER=4.73,95%CI=2.04~7.49),PM2.5在2日平均滞后(lag01)效应达到最高(ER=6.10,95%CI=2.61~9.70);双污染模型分析显示,模型纳入PM2.5后,PM10与IH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控制PM10后,PM2.5与IH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气颗粒物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随着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 单位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