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先秦诸子中,以寓言来说理、借意象而言道,可谓庄子哲学之特色。从《庄子》文本中的寓言故事入手,借助诸多具有指向性、隐喻性的意象,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乃至道家哲学在现实界、超越界的二重意蕴以及现实与超越之间的内在张力。就现实层面而言,庄子强调个体意义上的自在、自主,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对命运的顺遂,肯定自然而然、淡泊无为之生活方式,反对"他者"与外部世界对"自我"的侵扰和伤害;在庄子看来,唯有如此,方可实现相对自由、方可怡然自得、方可见"独",而见"独"即见"道",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路,从思想史的角度讲,此乃庄子哲学对老子道论的推进。就超越层面而言,庄子强调普遍意义上的"道通为一",推崇精神生命的绝对自由,即游"心"于"道"又融于"道"、合于"道";庄子认为,以"道"观之而"万物齐一",以"道"感之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理路,从思想史的角度讲,此乃庄子哲学对老子道论的突破。对于庄子哲学而言,从见"道"到"道通为一"、从相对自由到绝对自由,即从现实界到超越界之集中体现;现实界与超越界之间有一方便之门,乃是与生命、生死相关之终极问题;化解生死问题、超越现实世界亦有方法可循,这便是"心斋""坐忘"之工夫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