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美月; 刘建平; 胡万宁; 杨海芳; 么伟楠; 贾敬好; 高鹏; 孙璐; 张立新; 孙国贵*
来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11): 830-83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体位固定与热塑膜固定的肺癌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下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及其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联合体位组(热塑膜+发泡胶固定) 50例,热塑膜组(热塑膜固定) 40例。两组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勾画靶区,1次/周锥形CT(CBCT)与计划CT图像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前后(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根据MPTV=2. 5∑+0. 7δ计算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系统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双肺V5、V20、V30,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体位组与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1. 00±0. 58)和(3. 28±0. 43) mm、y轴分别为(1. 42±0. 28)和(4. 03±0. 41) mm、z轴分别为(1. 06±0. 44)和(3. 18±0. 34) mm,两组患者x、y、z轴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 740、-35. 596、-25. 015,P <0. 05)。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患者及在左、右肺癌患者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通过MPTV=2. 5∑+0. 7δ得出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在x、y、z轴分别为2. 906、3. 746和2. 958 mm。A、B两组对比得出,B组中V5、V20、V30均值分别较A组减小1. 5%、3. 1%、4. 8%。结论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肺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精确性,将CTV至PTV外扩边界进一步缩小,对减小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