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农田小气候与实景观测系统,辅以人工观测,以获取早稻各发育期气温、水温、泥温特点,探讨水分干预避灾措施的效果。试验表明:全生育期以水温积温最高,气温积温最低。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落后于水温、泥温,生殖生长期气温、水温、泥温日均值均比营养生长期提高4℃左右并非常接近。叶面积指数较小或衰减时,受太阳辐射影响,午间水温常常超过气温值。水温维持较高的时间约9~10 h,是理想的调温目标介质。高温逼熟时采用活水灌溉3天,可拉低水稻冠层上方最高气温2.5℃、日均气温低1.0℃。且稻米粗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较低;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比高温逼熟对照要高6.65%。结果认为:叶面积指数与水温呈反相关特点,高温逼熟时、叶面积衰减时对应高水温、泥温。水分干预调温对产量和品质要素有确定改善,并以活水灌溉2~3天以上的控温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