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工业社会的弹性化时间结构,导致人们对时间的需求不断提升。在过度教育、就业市场内卷的背景下,网络学习打卡以数字自追踪实践的方式在青少年群体中兴起。本研究从自我差异论的个体水平出发,通过对20名打卡者的访谈,探索打卡行为的发生机制和双向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学习打卡是对学习行为(弥合自我认知差异实践)的记录与呈现,成为认知、反思与提升自我的一套经验装置。而与一般数字自追踪模式不同的是,学习打卡与广泛而亲密的社交关系相勾连,打卡所提供的社会支持、监督机制与量化数据一定程度上达成理想化的助推效果;但其所引发比较压力、外部惩罚,数据规训及宏观社会语境下功绩主体的诞生,又通过影响个体的应然我与理想我,持续再造青少年群体的自我认知差异。因此,打卡应超越享乐原则,警惕技术依赖下的不良路径,回归个体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与主体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