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场址水文地质条件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而言至关重要,是决定场址适宜性及长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场候选场址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讨论了场址岩体的渗透性、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及地下水成因机制,目的是从水文地质角度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新场候选场址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整体上补给能力差;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显著,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型;场址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整体受地形控制,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此外,地下水位在垂向上还表现为浅部高、深部低的趋势,具有典型的补给区特征;场址断层和岩体深部的渗透性极低,相应的处置深度渗透系数小于10-10 m·s-1;14C测年结果表明:场址浅部地下水表观年龄一般小于5.4 ka,深部年龄高达13.2 ka,说明地下水循环更新速率缓慢。新场候选场址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具有补给条件差、岩体渗透性低、垂向水力联系弱和循环更新速率缓慢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都是有利的。
-
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