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第一届全国美展官方报纸上刊登的《惑》,被视作写实画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动”,而由其引发的“二徐之争”则被解释为艺术史内部的“风格竞争”。本文基于徐氏1926年演讲稿中完全不同的“表述”,论述了《惑》文背后隐藏的非艺术史因素——基于人际关系而带来的认知改变,并进而探讨作为历史“偶然性”的事件发生与历史场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