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连镳并轸。方以智哲学思想的前期定位主要是侯外庐提出的“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联盟,然而方以智的自然科学远不及同时代的牛顿、莱布尼茨等大科学家,须从哲学思想重新定位。随着方以智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将其定位成大哲学家,主要基于以下五点:其一,著有《易余》《东西均》等代表性哲学著作。《易余》结构依次为引言、缘起、摘要、主题分析、结语,接近于以概念构建重视体系的现代哲学著作。其二,创发具有原创性的、精深的哲学概念,如“余”“冒”“均”等。其三,通过“正余一体”(余与正)与“一分为三”(隐均、费均、公均;密冒、显冒、统冒)的辩证法框架,构建缜密的哲学体系,重新厘正体与用、善与恶、道与法、天道与人道、出世与入世、生与死等中国哲学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将松散的中国哲学升级成缜密的哲学体系。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之外,方以智的辩证法还有一分为三的体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以及创新性。方以智是辩证法大师。其四,回应前代及时代的重要哲学问题,如阳明学天泉证道的有无之辩、道德体用公私等。其五,现代哲学的视野,在阐释身心互余、主奴关系、语言哲学的缄默维度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性。前瞻方以智哲学在现代发展,包括参与科学与哲学关系;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结合,促进中国哲学体系建设;促进儒学为主导下的三教合一、诸子合一,有利于形成中国文化的合力,统合儒学内部的学派,促进儒学的开放性、多元性与兼容性。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