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秀鑫; 刘逸翔; 丁振江; 刘会玲; 张英; 司月乔; 刘静怡; 孙王乐贤*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1, 37(08): 763-768.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1.08.018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其对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与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数据完整,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10例,自患者完成PCI术起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0月19日,最终失访患者91例。将剩余的819例患者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力衰竭再住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发生分为MACE组(93例)与非MACE组(72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临床与辅助检验及随访资料。通过诊断试验及拟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FAR对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发生MACE的辅助诊断和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FAR≥7.1%组与FAR<7.1%组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检验。结果:FAR诊断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604(95%CI:0.539~0.668)(P=0.001)。FAR的最佳诊断界值为7.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527、0.682。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与非MACE组FAR≥7.1%与年龄≥75岁、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休克、肌酐升高及左心房增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FAR≥7.1%组与FAR<7.1%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67(1399,1535) d、1609(1573,1646) d(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休克、肌酐升高、FAR≥7.1%均为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R分别为1.936、1.691、7.846、1.987、1.986。结论:FAR≥7.1%为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风险与经典的危险因素年龄相近。

  • 单位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