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153例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临床报道的文献复习

作者:范晓静; 臧丽; 杜锦; 裴育; 陈康; 谷伟军; 杨国庆; 郭清华; 王先令; 吕朝晖*; 巴建明; 窦京涛; 母义明
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4(08).

摘要

目的探讨国内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1981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公开发表的垂体TSH瘤相关文献, 对筛选后的153例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TSH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84∶69),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12~81岁, 平均(41.9±13.8)岁]。误诊率由1981~2009年报道的88.0%(22/25)下降至2010~2017年的54.8%(57/104)。60.1%(92/153)患者TSH水平升高, 升高倍数的中位数为1.57倍。TSH瘤最常合并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升高(分别为11.1%和9.7%)。37例行奥曲肽抑制试验, 24hTSH抑制率范围在26.2%~94.9%, 中位数为71.79%。微腺瘤检出率2000年以前为7.7%(1/13), 2000年至2006年为11.4%(4/35), 2006年以后为26.7%(28/105)。大腺瘤常常向周围组织和结构侵袭, 但无垂体卒中现象。86.3%(132/153)接受了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或γ刀治疗。免疫组化结果示52.9%(46/87)为单纯TSH瘤, 36.8%(32/87)为TSH混合瘤, 主要合并GH和PRL阳性(分别75.0%和56.3%), 另有10.3%(9/87)免疫组化TSH染色阴性。远期随访时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各有77.0%(87/113)、80.0%(36/45)恢复正常。结论国内TSH瘤高峰确诊年龄低于欧美报道但与日本报道相似。微腺瘤检出率上升但仍以大腺瘤多见, 大腺瘤常侵袭性生长但无垂体卒中现象。免疫组化TSH染色可出现阴性, 混合瘤最常合并GH和PRL染色阳性, 但并不都伴随相应激素分泌增多。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