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 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 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 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pol基因, 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 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 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 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 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 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 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 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 形成9个传播簇, 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 男性3例, 女性8例;年龄均≥50岁, 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 其中6例HIV阴性, 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 夫妻关系6对, 固定性伴关系8对, 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 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 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 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 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 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 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 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 单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