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颈总动脉血管吻合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锦; 金光哲*; 巨积辉; 杨林; 程俊楠; 张韬; 侯瑞兴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 39(02): 329-331.
DOI:10.3760/cma.j.cn421213-20210410-00296

摘要

目的探讨鸡颈总动脉血管吻合模型的设计建立及对显微外科初学者血管吻合练习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市场购买的50个长约10 cm的新鲜完整鸡颈, 镜下分离皮下组织, 充分暴露颈总动脉, 同时测量血管长度与口径, 剪断颈总动脉后对断端行端-端吻合, 共计500支。每100个吻合口记为一组, 分A、B、C、D、E共5组, 记录单个血管断端吻合所用时间, 统计每一组所用时间平均值, 通过管腔内注射甲紫溶液检查血管吻合口通畅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组实验中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长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动脉长度为(9.57±0.28) cm, 右侧动脉长度为(9.61±0.27) cm, t=0.779, P>0.05];左、右侧头端动脉口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2±0.08) mm, 右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3±0.07) mm, t=0.265, P>0.05];左、右侧尾端动脉口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1±0.08) mm, 右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0±0.06) mm, t=0.063, P>0.05]。A~E组单个吻合用时分别为(14.36±0.60)、(12.57±0.71)、(10.07±0.65)、(8.44±0.52)、(6.27±0.74) min,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78, P<0.05);A、B组, B、C组, C、D组, D、E组分别比较(t=6.053、8.209、6.178、7.543, P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颈总动脉血管吻合模型血管口径粗大, 模型制备简单, 容易暴露, 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 是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有效方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