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扫描诊断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价值

作者:袁知东; 石桥; 冯飞; 曾建奇; 范秀松; 刘紫薇; 成官迅*
来源: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08): 42-44.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19.08.013

摘要

目的评估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扫描诊断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准确性,证实延迟扫描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将我院在256排CT(GERevolution)上行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87例房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的CCTA扫描均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完成,机架旋转时间0.28s,自动kV和智能mA技术,噪声指数为25HU。通过Auto-gating技术确定CCTA扫描的时相,曝光时间为0.5至0.8s。以流速为0.08ml/s/kg的流速注射对比剂(370mgI/ml)10秒后追加注射生理盐水50ml。采用Bolus-Tracking技术,升主动脉阈值达到300HU后延迟4秒开始CCTA扫描。在CCTA扫描后,一名放射医师立即查看图像确定左心耳的充盈情况,完全充盈者结束检查,未完全充盈者60秒后扫描延迟期。扫描时相设定为R波后250ms至550ms,曝光时间0.3s,噪声指数为30HU。记录CCTA扫描和延迟扫描的CTDIvol和DLP。结果 87例CCTA扫描的患者中,左心耳充盈和不完整充盈的数量分别为34例和53例。在延迟扫描的53例患者中,22例显示左耳充盈缺损的患者被诊断为左心耳血栓,食道超声检查证实其中20例血栓,另两例CT显示小于5mm的血栓超声未发现。在CCTA扫描时左心耳未完全充盈的比例为60.9%(53/87),延迟期确诊左心耳血栓的占全部房颤患者的比例为25.3%(22/87)。结论延迟扫描可明显增加房颤患者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时左心耳血栓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