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主要探讨采后冷藏过程中香菇的品质及其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试验首先测定利用无菌手套采摘的新鲜香菇采后于2~4℃臭氧消毒后的冷库中贮藏40 d期间,其水分、色泽、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的变化,之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其表面细菌菌群变化,同时分离鉴定其表面真菌,确定引起香菇腐败的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香菇冷藏过程中,水分含量、L*和硬度不断下降,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和胶粘性先上升后下降;1-辛烯-3-醇和3-辛醇等清香味的醇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胞苷酸(5’-Cytidine Monophosphate5’-CMP)、5’-尿苷酸(5’-Uridine Monophosphate5’-UMP)和5’-鸟苷酸(5’-Guanosine Monophosphate5’-GMP)下降,5’-肌苷酸(5’-Inosine Monophosphate5’-IMP)和5’-腺苷酸(5’-Adenosine Monophosphate5’-AMP)先上升后下降。冷藏香菇的群落丰富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微生物多样性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假单胞菌属是香菇腐败的优势腐败细菌。香菇腐败的霉菌主要是哈茨木霉、链格孢霉和黄丝曲霉属。采后冷藏过程中香菇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发生明显变化,结果可为进一步控制香菇腐败和延长香菇贮藏期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