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鲜食粒豌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艳兰; 杨进成*; 禹宗红; 金红云; 吴金花; 李祥; 张春帆; 王春贵; 刘坚坚; 胡新洲; 罗志敏; 李灶福; 史兰芬; 沈祥宏; 安正云; 柏跃才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3): 52-57.

摘要

为筛选鲜食粒豌豆‘云豌18号’在滇中不同海拔区域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良种配套良法提供依据,采用回归模型分析3个不同海拔试点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粒豌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拟合曲线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当种植密度达一定量时产量达最高值,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之后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3个海拔试点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均为33万~42万株/hm2,海拔1545 m试点最佳种植密度为42万株/hm2,海拔1770 m试点最佳种植密度为33万株/hm2,海拔1970 m试点最佳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

  • 单位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