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公平感知的公众—政府代理人博弈模型,尝试将邻避问题处理过程中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谈判抽象为基于各主体代理人得益的多阶段博弈过程,并寻求公众最优期望定期补偿与政府最优实际定期补偿策略的协调。本文还结合具体案例与数值模拟对所得结论做进一步阐释。研究表明:(1)公众期望定期补偿随项目社会总效益与总规模相关度及项目危害改善度递增,随项目惠及公众数递减。政府最优补偿随项目危害改善度递增,随项目社会总效益与总规模相关度递减,随项目惠及公众数递增。(2)项目危害性越高、公众心理损失和固定资产贬值越大、不合作时间越长,公众最优期望补偿反而越低。(3)公众调整后的最优期望补偿还会随政府政绩、税收及项目利润递增,政府补偿也应随之递增。但项目危害性对受损公众数的影响越大,公众在次轮博弈中的期望补偿越高,政府则应当支付较低补偿。(4)距离敏感型公众对最优补偿的期望值相对较低且随公平感知递增;距离不敏感型公众对最优补偿的期望值较高且随公平感知递减。(5)政府补偿略高于公众期望值,政府应给予距离不敏感型公众较低补偿,但该补偿随公众公平关切递增;给予距离敏感型公众较高补偿且随公平关切递减,从而维持补偿的公平性。这些结论对政府控制补偿成本、实施最优补偿策略,化解邻避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
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