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对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牙槽嵴形态及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下颌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法及常规印模法分别为同一患者取模;将模型游离端由远中至近中逐层进行冠状横截面扫描;比较图像形态差异,并分析该差异与横截面位置之间的关系。将患者按配对设计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和常规印模技术取模制作RPD;比较2组患者适应期的调改次数、适应期结束后义齿咀嚼是否有力、咀嚼时游离端基托是否存在肉眼可见动度。结果修正模型印模法及常规印模法所获模型同一横截面图像像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小于后者;像素数差值D与切磨次数N(横截面位置)之间呈负相关;修正模型组适应期调改次数(次:1.12±0.77 vs 3.41±0.82)、游离端基托存在肉眼可见动度阳性率低于常规模型组(0 vs 18.5%),调改后义齿咀嚼有力阳性率高于常规模型组(96.3%vs74.1%)。结论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所获模型的游离端牙槽嵴形态与常规印模法所获模型有明显差异,距末端基牙远中面越远差异越大;采用该技术取模制作的RPD修复效果优于采用常规印模技术制作者。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