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方式之间的差异及优劣情况。方法选取雄性ICR小鼠30只,根据造模方式的不同分为皮下注射组、缓释泵释放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皮下注射组于小鼠腰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30 mg/(kg·d),连续注射14 d;缓释泵释放组于小鼠腰背部皮下埋入微量缓释泵,ISO释放量30 mg/(kg·d);正常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心肌酶谱、心脏切片TTC染色等指标衡量小鼠的心肌缺血程度。结果皮下注射组与缓释泵释放组小鼠的造模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组与缓释泵释放组小鼠的心脏心肌肥大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组与缓释泵释放组小鼠的心肌肥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泵释放组小鼠的心肌缺血面积百分比高于皮下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泵释放组小鼠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和肌钙蛋白(cTn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组小鼠的血清α-羟丁酸脱氧酶(α-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同工酶(mAST)、cTn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组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氧酶(L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泵释放组与皮下注射组小鼠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及缓释泵释放ISO两种方式均可以造成小鼠心肌肥大,缓释泵释放则能更大程度上诱导小鼠出现心肌缺血,缓释泵释放同时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心肌功能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