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术治疗黄斑孔的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96例(96眼)黄斑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患者均接受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治疗。根据术前黄斑孔最小水平直径分为A组(≤250 μm, 35例)、B组(>250~400 μm, 32例)、C组(>400 μm, 29例), 对比术后1、3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术前眼轴长度、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病程、性别、年龄、眼别和黄斑区脉络膜萎缩等,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BCVA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经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治疗后1个月, 所有患眼黄斑孔均闭合。A组术后1、3及6个月的BCVA分别为0.32±0.11、0.24±0.08、0.16±0.05, 均明显优于B组的0.47±0.19、0.34±0.13、0.28±0.11和C组的0.82±0.28、0.62±0.23、0.52±0.18, 而B组术后1、3及6个月的BCVA, 明显优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在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术前视力、病程、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是影响手术后视力恢复的保护因素(均P<0.05), 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术前BCVA、病程、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治疗黄斑孔有利于改善视力。其中,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术前视力、病程、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均为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
-
单位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