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坝漫顶溃决过程溃口纵向下切与溯源

作者:刘杰; 李丽华; 林跃水; 陈伟*; 李晓明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06): 1795-1803.
DOI:10.13278/j.cnki.jjuese.20200023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堰塞坝溃坝过程,开展了9组水槽模型试验,对溃口纵向下切和溯源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上溯源点移动速度与溃口水深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黏性堰塞坝溃坝过程中,冲刷面与底床的夹角时刻发生变化,上、下溯源点位置不固定但也不能完全发展到坝踵;上、下坡面坡度增大到最大值1∶1.5时,下溯源点到下游坝趾的最大距离与坝体沿水流方向长度的比值(x*p/x*d,反映下溯源点最终相对位置)对应降低到最小值0.24和0.18;坝体相对尺寸从1减小到1/2时,x*p/x*d值从0.38增大到0.47。上溯源点的无量纲移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无量纲时刻为0.13时,其x,y分量分别达到峰值0.94和0.32;上溯源点处溃口水深出现时刻相对移动速度峰值点出现时刻有延迟,大概延迟0.04个无量纲时间。

  • 单位
    建筑工程学院; 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