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1],也就是说,只有以作品文字为出发点和载体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林筱芳在《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中认为杨绛的散文"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2]。换言之,杨绛的散文是将自己"绚烂华丽"的情感包裹在"沉定简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