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分为三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患者1、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并对比分析Harris评分>70患者与Harris评分<70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由高至低分别为DHS组、LISS组、PFN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均显著少于LISS组与DHS组(P<0.05),LIIS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稍长于DHS及PFNA组,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优于LISS组及DHS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arris评分>70患者的年龄、骨折分型、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率等与Harris评分<70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骨折分型、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要优于LISS术与DHS术,具有更小手术创伤、更少并发症率,对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更佳。骨折分型与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