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认为中医学最早以"隐轸"命名荨麻疹,之后又有"瘾胗""瘾■""■胗"等。"隐"为本字,后对"隐"的缩写加"疒",成"■"("■"同"瘾"),专作瘾疹解。"■""胗"同"疹","軫"通"疹"。故"瘾疹"等与"隐轸"含义相似,属现代荨麻疹。早期的"瘾疹"具有皮疹小,隐藏于皮肤之下等含义。明清时期,对"瘾疹"临床表现的描述更加详实,归纳出"随出随收,收而复出""上下往来,游移无定"等临床特征。此外,瘾疹按皮损颜色不同可分为赤疹、白疹;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癗、赤白游风、风矢、鬼饭疙瘩、风疹块等,亦是荨麻疹的别名。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