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intercostalandsubserratusplane,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invasiveMcKeownesophagectomy,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3组:A组患者采用持续RISS阻滞+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策略,B组患者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结局指标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h、6h、12h、24h、48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人。A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h、24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h、24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h、6h、12h的静息VAS评分及2h、6h、12h、24h、48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刻(T1)、切皮后5 min(T2)、拔管后5 min(T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