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范式需要从病理学范式转向社会心理范式。衡南经验表明:在政府的推动下,多主体各自发挥自身功能,构建“家庭参与、学校主导、村社助力”的家校社协同社会支持体系,能够实现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摸排、预防和及时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干预的主要经验是在心理问题去污名化的基础上,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形成心理友好型环境。未来在经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向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资源,避免将普通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将心理问题轻易疾病化,立足实际,循序渐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