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作者:刘洁; 高风英*; 陈刚; 曹建萌; 刘志刚; 王淼; 卢迈新*
来源: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04): 50-57.
DOI: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731002

摘要

为探索我国珠江流域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群体的遗传分化及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8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我国珠江流域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佛山、高要、封开、肇庆、乳源、乐昌、韶关、河源和惠州)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8.6和4.0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426和0.7030。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2452和0.7697,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遗传交流水平低。采用UPGMA法,对9个群体基于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可分为两大支,韶关、佛山和乳源群体聚为一支;另一支包含了其余的6个大鳞副泥鳅群体,分为3个小分支,分别为乐昌与肇庆群体、河源与惠州群体及高要与封开群体。研究表明,珠江流域的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具有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