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失眠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作者:张楠君; 唐雪春*; 王丽; 唐晓; 李仁杏; 李建生
来源:中医学报, 2023, 38(05): 1088-1094.
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23.05.17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失眠患者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参照《证素诊断学》中“证候辨证证素量表”,依照症状计量值及轻重的权值计算方法判断患者证素是否存在,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患者与未合并失眠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异同。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组患者前6位病位证素为肺(100%)、心神(脑)(55.42%)、肾(53.01%)、脾(49.40%)、心(27.71%)、肝(20.48%),前6位病性证素为气虚(85.54%)、痰(83.13%)、阳虚(75.90%)、饮(75.90%)、血瘀(37.35%)、血虚(36.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合并失眠组前6位病位证素有肺(98.59%)、肾(56.34%)、心(26.76%)、肝(18.31%)、脾(18.31%)、心神(脑)(7.04%),前6位病性证素为痰(91.55%)、气虚(83.10%)、阳虚(73.24%)、饮(46.48%)、血瘀(39.44%)、血虚(26.76%)。失眠组较未失眠组脾及心神(脑)病位证素的频率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位病性的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将二者占比5%以上的证素进行聚类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组证素分为两类:火热、气滞、心、肝、血虚、饮、血瘀、肾;气虚、阳虚、肺、痰、心神(脑)、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合并失眠组证素同样分为两类:气滞、火热、心、肝、血虚、脾、饮、血瘀、肾;气虚、阳虚、肺、痰。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位以肺为主,可累及脾、肾、心、肝,病性虚实交杂,虚以气虚、阳虚为主,实以痰、血瘀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为气虚及阳虚更多累及脾脏,出现脾气虚弱、脾阳虚及痰浊内生加重,使得心神失养或被痰浊所扰。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脾、心神(脑)的功能调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