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康熙二年(1663),平山堂旧址改建为佛殿,引发扬州地方士人的强烈不满。康熙十三年(1674),平山堂在官方主持之下得以复建。平山堂由废转兴显示出清初士林精英的自我认同与文化期待。扬州太守金镇以及同人汪懋麟在复建前后,主持系列雅集活动,起到安抚地方、重振士风的作用,并在接续文脉的同时造就出新的风雅记忆。平山堂重建的文学书写显示出清初士人心理变迁轨迹,体现了先贤人物与后来者之间的文化联系,折射出文人对于不朽话题的再度审视。这些文学作品连同欧阳修一起成为平山堂这一永恒文学殿堂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