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特性黏数为0.65 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对黏度为2.4的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为原料,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通过改变体系组分共混比和拉伸倍数制备一系列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的PET/PA 6共混纤维,研究了在不同组分共混比和拉伸倍数下分散相形貌的演变,以及分散相形貌的演变对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相形貌的演变主要发生在出喷丝孔后的单轴拉伸流场中,分散相由初始阶段的椭球形发展为长微纤状;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是经过纺程线上的拉伸作用后由初始阶段表面的凸起结构经过界面分离和凹陷形成,且沟槽结构的宽度与数量直观上随内部分散相尺寸和数目的增大而增大,随分散相共混比和拉伸倍数的增加,界面分离程度增加,纤维表面沟槽宽度增大。
-
单位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