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围绕专业认同与学位完成等现实问题,西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博士生社会化理论体系。博士生社会化的维度主要包括价值规范与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为知识获取、投入和参与,一般分为预期、正式、非正式和个性化4个阶段。影响博士生社会化的因素包括个体禀赋、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导师之外的同辈、同行、其他教师和亲友等的人际关系支持,学系和院校提供的结构化支持以及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文化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顺利过渡与博士生社会化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我国博士生社会化研究应针对博士生卓越学术能力、学术认同和流失以及博士生社会化历程的制度与文化差异性等问题展开本土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