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3D平视系统低光强度照明与传统手术显微镜目镜系统辅助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22年6—12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PDR并满足PPV标准的患者40例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D组和目镜组, 每组20例20眼。3D组采用3D平视系统低光强度照明辅助PPV, 目镜组在传统显微镜目镜下进行PPV。术前6~7 d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0.5 mg(0.05 ml), 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行三通道25G PPV。设定内照明亮度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最低亮度, 即3D组导光纤维及吊顶灯亮度设定值为20%, 目镜组导光纤维设定为32%, 吊顶灯亮度设定为46%, 并根据术中实际情况调整。术后使用数字式光度计于5 mm及10 mm处测量导光纤维及吊顶灯光强度, 比较2个组患眼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Retiscan电生理检查系统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对各组术眼眼压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3D组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BCVA分别为2.21±1.13、1.99±1.07、1.26±0.86和0.98±0.65, 目镜组分别为1.89±0.95、1.94±0.79、1.42±0.80和1.31±0.79, 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022, P=0.884), 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8.765, P<0.001), 其中3D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目镜组术后3个月BCVA较各自术前BCVA均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手术前后暗适应3.0 a波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时间=3.983, P=0.046), 其中2个组术后暗适应3.0 a波潜伏期较术前均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组在5 mm及10 mm处导光纤维和吊顶灯光强度均较目镜组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各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980, P=0.328;F时间=2.706, P=0.062)。2个组术后玻璃体出血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0, P=0.327)。结论 3D低照明强度平视系统下行PPV治疗PDR与传统显微镜目镜下手术效果相当, 3D手术对视网膜的光照度更低, 术后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