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后脑组织塌陷区内压力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按照三维数字化颅骨重建数据中颅骨缺损区凹陷的程度分为Ⅰ度(<10 mm)、Ⅱ度(10~30 mm)、Ⅲ度(>30 mm)塌陷组,每组30例。监测术后即刻、术后12、24、48、72、96 h颅骨成形术后塌陷区内压力。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塌陷区均呈负压,塌陷程度越深,负压越大,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度塌陷组术后1 d由负压变为正压;Ⅱ度塌陷组术后2 d由负压转为正压;Ⅲ度塌陷组术后4 d仍为负压,头颅CT示脑组织未复张。三组病人颅骨缺损时间、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Ⅰ度塌陷组颅骨缺损面积明显小于Ⅱ度塌陷组(P<0.05),而Ⅱ度塌陷组又明显小于Ⅲ度塌陷组(P<0.05)。Ⅲ度塌陷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8/30)明显高于Ⅰ度(3.33%,1/30)和Ⅱ度(3.33%,1/30)塌陷组(P<0.05),而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骨缺损区塌陷程度与颅骨缺损面积有一定关系。塌陷程度越深,成形术后塌陷区内压力越低,塌陷深度超过30mm,并发症出现机会也明显增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