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作者:杨连朋; 李丽萍; 吴永胜; 刘晓剑; 张震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2016, 16(12): 1169-1174.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6.12.06

摘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方法运用Excel 2013和Sa TScan软件对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Moran′s I统计量分析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并将结果在Arc Map中呈现。结果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位于每年5月份和9月份,2010—2014年发病病例当中男女性别比为1.6∶1;5岁以下婴幼儿是发病主要群体,占总发病数的94.00%;不同发病角色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6.00%;深圳市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和布吉街道,街道年均发病率超过600/10万,低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招商街道和桃源街道,街道发病率在200/10万以下,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4年深圳手足口病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3,0.21,0.18,0.17和0.22(P均<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H聚集区主要位于坪地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和坑梓街道,H-L聚集区主要位于沙头角街道,L-L聚集区主要位于桃源街道。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重点区域应加大防控力度。空间相关分析能很好地说明手足口病的空间相关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