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莺莺之弟、崔家男丁欢郎自《莺莺传》起一直广泛存在于各种《西厢》题材小说、戏剧、曲艺、美术作品中,直接、间接出现于出场报门、赴斋祭相、寺围谋计、谢恩悔婚、事漏拷红等重要关目。从《莺莺传》《商调蝶恋花》中容甚温美的崔门弱子,到《董西厢》中亲切可感的畅好台孩、《王西厢》中存在弱化的螟蛉小厮,再到《李西厢》中过于老成的相府舍人、《田西厢》中好学擅问的读书幼童,欢郎形象一脉相承又几经变迁。欢郎之于《西厢》有历史、社会方面存在的必要,各作者在一定取舍中运用欢郎推动剧情发展、塑造其他人物,形成了各有优劣、丰富有致的欢郎形象的多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