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宗教信仰作为"意义"的复合体,绝非仅是个人身心之需求、状态与现象,而是政治社会的重要的权力支撑关节,亦构成前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本文引入灾害政治学的视角来考察明清时期地方官员的祈雨仪式,探讨中国古代的城隍信仰、制度作为一种普遍分布、受众广泛的公共崇拜的政治功能问题,展现荒政中的公共治理逻辑,归纳"平情之治"在大一统王朝国家的一些运作方式之特征。可发现礼制层面的公共祭祀是非常政治与日常政治的融合体,地方官需要根据朝廷法律与社会自然情势来把控仪式的节奏韵律,非理性活动实则蕴藏着行政决策的理性考量,官僚政治与神祇崇拜呈现出互相渗透、戏仿与拟制的复杂关系。更全面地观察古代荒政治理之逻辑,可丰富传统社会的风险控制理论,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汲取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