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在“文化”行为学术视角研究中意义的重视,不仅源自民族学、遗产学、人类学等学科本身的学术特征。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回归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保护,促进其文化对象的拓展、身份方式的衔接、研究立场的转换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具有音乐类“非遗”的少数民族进行符号阐释,挖掘现代社会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身份,以此来链接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文化身份的象征。少数民族与音乐类“非遗”作为建构多民族身份空间中的中间砖石,可以架通文化概念与民族符号主轴中的民族与“非遗”、音乐与文化的关联起点。在少数民族“非遗”叙述空间中,经由遗产与文化的身份建构,用带有少数民族“个性”的民族融合文化符号,构筑了共性化的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的文化身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