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之间关系研究

作者:赵如意; 陈毓川; 王登红; 蒋金昌; 应立娟; 张熊; 刘战庆; 王要武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 43(01): 123-140.
DOI:10.16539/j.ddgzyckx.2019.01.010

摘要

大宝山是粤北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一直争议不休。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和矿质迁移定量分析,认为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是早侏罗世晚期(~175 Ma)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的次火山岩,并捕获了大量志留纪岩浆锆石。铜多金属矿化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次英安斑岩与灰岩接触时外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中赋存块状、层状、似层状矿体;与泥质、长英质岩石接触时,由于外接触带角岩的流体圈闭作用,在岩体内形成了细脉状铜多金属矿化和绢英岩化。大宝山和九曲岭次英安斑岩既是成矿母岩又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流体是次英安斑岩深部岩浆房晚期去气作用排出的含矿热液,其中富含SiO2、Fe2O3、K2O、Mo、W、Cu、Rb、Th、U、Bi、Tl、Cs、In、Cd、Be和挥发分等,具有强氧化(Fe3+/Fe2+平均值为8.55)、高交代参数(K+/Na+平均值为56.62)的特征,并于围岩交代过程中,萃取其中的TiO2、FeO、MnO、CaO、Na2O、P2O5、REE及Sc、Pb、Ba、Sr、Ni、Mn、Zr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