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病理情况与术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哲; 邢立臣; 丰亚丽; 张雷鸣; 刘平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1): 38-41.
DOI:10.3760/cma.j.issn.1006-4443.2013.01.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病理情况与术式的相关性.方法 二期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60例72只眼,分别对患眼分别进行眼底镜、裂隙灯检查、二期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时术中取出的混浊的机化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与一期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儿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向梭形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见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成珍珠小体;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抛光术的患儿,后囊膜中央部可见多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后囊膜撕囊孔缘处可见成纤维细胞及排列紊乱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囊膜撕囊孔缘仅见少量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且术眼中央视区清亮.两种方法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病理情况提示: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地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 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