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法对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IS-YD)大鼠不同缺血时相、不同脑区凝血酶表达以及自噬指标LC3Ⅱ/Ⅰ的影响,分析其发挥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于缺血后12、24 h,将1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S-YD组)、化瘀解毒方组(HJF组)和阿加曲班组(ARG组),其中假手术组8只,其余每组36只,再分为12、24 h两个时间点,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制备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模型。化瘀解毒方组给予11.33 g/(kg·d)剂量灌胃,阿加曲班组予以11.16 mg/(kg·d)剂量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区的凝血酶、LC3Ⅱ/Ⅰ比值的表达;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法观察脑区自噬超微结构;HE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2、24 h两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 <0.01),脑梗死体积占比增加(P <0.05),大脑皮质、海马区凝血酶、LC3Ⅱ/Ⅰ比值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1),皮质和海马区见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皮质区可见大片神经元坏死,细胞核皱缩或碎裂,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深染;与模型组比较,化瘀解毒方组和阿加曲班组大鼠12、24 h两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 <0.01),脑梗死体积占比显著降低(P <0.05);化瘀解毒方组和阿加曲班组皮质和海马区的凝血酶、LC3Ⅱ/Ⅰ表达显著下降(P <0.05,P <0.01),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且病理形态损伤轻微,神经元损伤程度降低。结论:依据化瘀解毒法创立的化瘀解毒方能发挥抗脑缺血作用,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过表达,下调自噬的发生,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