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短缩畸形愈合后,行尺骨短缩截骨术对桡尺远侧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10具新鲜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上建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23C1.2)短缩愈合模型,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行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骨,依次行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比较截骨、克氏针、钢板三种处理方式,腕部最大旋前和旋后扭矩的变化。结果最大旋前和旋后扭矩:对照组为(1.59±1.03)N·m和(1.85±1.21)N·m,桡骨远端骨折组为(1.44±0.93)N·m和(1.63±1.18)N·m,尺骨截骨组为(1.22±0.83)N·m和(1.20±0.83)N·m,尺骨克氏针内固定组为(1.24±0.78)N·m和(1.30±0.87)N·m,尺骨钢板内固定组为(1.37±0.85)N·m和(1.71±1.44)N·m。与尺骨截骨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组最大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钢板内固定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比较,最大旋前扭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旋后扭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似于榫卯结构的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骨术,不行内固定或仅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上外部制动控制适当的旋转,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等导致的腕尺侧痛的有效方法。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