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年间致政工部尚书、长期寓居湖州长兴的刘麟,身故后其遗稿迟迟未能刻印。其间,湖州当地多位士人或出于世代交谊,或因仰慕先贤,尝试将其遗稿付之以梓。最终于万历后期,在当政官员与地方士人各自诉求的合力促成下,《刘清惠公集》才最终得以刊印行世。这部在湖州被刊刻的文集,有力地述说和确认了作者与寓居地间的关系,迎合了湖州士人保存乡邦文献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流寓士人的在地化程度得到强化,同时又成为了形塑湖州地方认同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