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中国自春秋战国开始,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的行为谏言,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耕读,不仅是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追求。先贤耕读传千年,繁衍生息出文才。中国的自然村落,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笔下,还是在乡村耆老心中,充满着温情、诗意与祥和。如"耕读传家""地接芳邻""稼穑为宝""职思其居""居易俟命""君子攸宁"等门楣题字,虽没有豪言壮语,却充溢着"既学做人,又学谋生"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