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安忆可谓是一个不自觉的作家,她在积极创作的时候也在积极地回首、评价自己的作品。对于《长恨歌》这部作品和《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个人物,王安忆有着非常深刻的怀疑和反思。王安忆在与法国文学作家葆拉康斯坦的交谈中,曾就作品《长恨歌》进行描述和讲解,该作品曾经斩获了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质小说作品。该作品是围绕20世纪40年代大上海为写作背景,也因此带来很多误解和争议。"由于对那个时代不熟悉不了解,这段文字是我所写过的当中最糟糕的,可它恰恰符合了海内外不少读者对上海符号化的理解,变成最受欢迎的……《长恨歌》长期遭受误读,几乎成了上海旅游指南。"一个文学作家如此评论自己的作品,实属少见。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在美学层面上建立起与时代心理意识独特的联系方式。本文旨在分析王安忆在《长恨歌》里反复描写阴影、阴面和暗处的表达与描写的策略,得出王安忆的特殊创作不仅表达了一种独特时期的怀旧情绪,还可以反映出其更为复杂的创作意识。对阴面的书写意味着在历史阴面进行写作,它表达了一种与现实疏离的、无法给予肯定性的态度,是塑造人物、构建情节、营造气氛重要而独特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