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的军国民体育思潮直接推动了童子军这一儿童组织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中国的童子军训练首先诞生于教会学校,之后在民间自由发展。1926年后,国民党统一领导童子军,并于1934年将其课程定为学校课程。童子军训练的内容、方法与学校体育运动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旨在促进个体生理、社会行为、情绪、娱乐、心智5个领域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可以借鉴童子军训练具有的游戏化、生活化、自然化、社会化特质,进一步融合儿童的兴趣与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