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6—2022年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情况,为提高全省肺结核病原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中《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辽宁省2016—2022年登记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对采用痰涂片、痰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2年辽宁省累计登记肺结核患者152 778例,痰涂片检测率为98.03%(149 775/152 778),痰培养检测率为20.72%(31 661/152 778),分子生物学检测率为20.21%(30 737/152 778),2018—2022年分子生物学检测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 104.466,P<0.01),2016—2021年痰培养检测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 068.701,P<0.01)。痰涂片检测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89.913,P<0.01)。痰涂片阳性或阴性经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痰培养阳性或阴性经痰涂片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分子生物学阳性或阴性经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病原学阳性率从2016年26.27%上升到2022年51.5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 262.863,P<0.01),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86.935,P<0.01)。在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构成比从94.32%下降到52.36%,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 010.104,P<0.01);仅培阳构成比从2016的5.68%上升到2022年的12.83%,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22.501,P<0.01),从2018年开始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阳性构成比从11.51%上升到34.81%,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969.326,P<0.01)。市级医院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阳性患者数占病原学阳性患者的18.69%(8 386/44 778),县级医院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阳性患者数占病原学阳性患者的13.61%(2 439/17 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94,P<0.01))。结论 辽宁省结核病实验室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是提高病原学阳性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助于及时、准确诊断肺结核患者。
-
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